中标经验帖|一位大龄女博士的国自然申请之路

无忧课题
606 阅读
2023-12-28 10:39:03

  一般情况:非海归,非博士后;博士毕业于一所985基础医学专业,本科和硕士学校均为双非。6次申请国自然青年项目,终于在37岁时获得资助。

  心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凡哪一方面做得不够,都会被毙掉。

  天时

  能申请青年项目者一定抓住这时间点,超龄后只能申请面上项目,难度增大。若前期没有青年项目,直接申请面上项目并获批需要更大的挑战。相对来说国自然对女性申请者更为友好,不过考虑到女性在结婚生育上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总体来说也合理。只要没超过青年项目的年龄限制,就每年写。我之前的目标是,写嘛,写到40岁,看能否绝杀吧。除了时间因素,天时还包括重磅级文章的发表,以保证申请项目时有良好的前期基础支撑。

  地利

  更好的平台。我在双非和985都申请过,最终在985的依托单位获得资助,不得不说评审专家更相信在好的平台上,课题更容易实施。

  人和

  主要是个人的努力,包括每篇代表作的发表,每个实验结果的思考、每次申报书的撰写,以及最重要的,每个评审意见的复盘。

  申请历程:

  第一年:研究某蛋白在恒河猴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因为博士期间做了不少猴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因此听从老板建议做此研究。评审专家当然是不推荐了,三位专家中的两位认为创新性一般,没有明确机制研究。

  第二年:放弃猴模型,通过大鼠和细胞模型研究外泌体在脑卒中后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两位专家认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科学意义,但一位专家提出研究内容大部分在申请前期已基本完成,建议进一步凝练、拓展。

  第三年:换了个外泌体,精炼了项目名称和假说。在疫情管控期间,我的项目书得到了多位校内外专家的修改,领导们认为我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很大,然而仍然没有。专家没有提出明确的问题,我想就是说明分数可上可下吧。

  第四年:有点受挫了,只在前一年申报书的基础上做了不大的改动。仍然是,两位专家认为不错,一位专家表示关键基因筛选在疾病中的新颖性未见凸显,再次卒。

  第五年:发现了前一年研究内容的一个逻辑错误,修正后并引入自噬的表型,两位专家认可创新性和可行性,一位专家认为创新性有限,不能说明自噬在该研究中的意义。另外,除了血脑屏障外,尚需要考虑基因与神经元损伤的部分。

  第六年:放弃自噬表型,研究脑微血管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基因A靶向B激活C通路促进神经元凋亡,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机制,不仅研究历来都写过的血脑屏障,也考虑了神经元和脑微血管细胞的互作。三位评审专家都认为具有创新潜力,方案可行,未提出任何疑问。终于算是同时解决了创新性、科学意义和可行性三大关键问题。另外,这一年与前面不同的是,刚好我从双非学校离职,在985当个临时工,申报项目时多了平台的加持吧。

 

*本文系转载,仅做学术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