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一批次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申请指南2

无忧课题
1413 阅读
2023-12-04 09:56:22

  江苏省建筑碳中和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23 年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截止日期:12月15日

  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2024年)截止日期:2024年1月7日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重要科技任务,产出柔性电子技术重大原创成果,2022年经国家机关批准成立。本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实体化创新平台。

  实验室坚持“一体两翼”总布局,由清华大学校内二级实体机构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共同组成,着力打造“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业能力生成”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创新生态体系,形成柔性电子技术创新高地与产业策源地。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柔性电子器件基础理论与制造、柔性微系统与异质融合技术、高性能有机柔性电子、可穿戴技术与人机混合智能技术、柔性电子与装备一体化技术等。

  为推动柔性电子学科领域创新性发展,发现和培养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科技人才,发挥实验室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作用,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课题。

  一、 开放对象

  学风正派,工作勤奋,具备实施课题的研究能力和基本的研究条件的科技人员。

  二、 课题资助方向

  前沿探索类:围绕柔性电子技术发展前沿,优先支持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结合本实验室主要研发发展方向,鼓励开展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探索。

  重点支持方向:主要支持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科学合理。拟重点支持方向:

  (1) 超薄化合物半导体精密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及其分子动力学仿真。

  (2) 用于高频驱动器的柔性微型升压模块

  压电驱动的微型机器人体积小、质量轻、运动速度快且功耗较低,但需要提供较高电压用于结构的驱动变形。需研制一款用于高频压电驱动器的柔性升压模块,满足压电薄膜材料所需的高性能要求,即满足高频输出信号的同时具有较高幅值的输出信号,用于机器人的能量供给。基于微加工工艺制造微型化、轻量化的柔性升压微系统,以匹配常规微型电池的升压需求。

  主要考核指标及成果:制备1套微型升压模块原型器件,满足以下性能指标,

  a) 模块面内尺寸<20 mm×20 mm,厚度<4 mm;

  b) 输出频率>150 Hz,输出电压>300 V,匹配3.7 V微型锂电池。

  (3) 柔性有机光伏器件。

  (4) 基于脑电波信号的人体情绪状态算法设计与分析。

  (5) 轻质柔性相控阵天线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

  三、 开放基金申请程序

  1.申请人根据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方向填写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签字盖章后,向本实验室提出申请。

  2.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24年2月1日-2025年1月31日)。

  3.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7日,请申请人提供申请书签字盖章扫描件及电子word文档,发送到邮箱

  fet@mail.tsinghua.edu.cn。

  4.实验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最终确定资助课题及额度。

  四、 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1.重点支持方向课题: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前沿探索类课题: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2.开放基金由实验室统一管理,经费使用不得违反财务制度;本开放基金一般不支持采购仪器设备。

  五、 课题结题与成果标注

  1.课题结束后,须向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成果,并作为下一期申请的依据之一。比较优秀的课题后续申请本开放基金时将得到优先考虑、滚动支持。

  2.开放基金资助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收集到的资料、研究报告、相应软件及其测试报告等,归研究者及本实验室共同所有。

  3.申请人在课题研究期内发表与该课题相关论文时,应在致谢中标明由本实验室资助。论文完成人包含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的,论文署名还应标明其实验室工作单位信息。

  实验室中文名称: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Flexible Electronics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

  4.未完成计划或原方案有问题时,实验室有权暂时终止或取消基金资助。

  六、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玲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双清大厦4号楼16层 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 邮编:100085

  电话:18911764236

  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4 截止日期:12月5日

  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电力大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关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控制、以电为核心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等新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在新一代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控制、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联网技术、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是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基地。

  为充分发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实验室根据“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设立开放课题。现发布《2024年度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如下:

  一、开放课题资助方向

  开放课题优先资助优秀中青年教师紧密围绕以下方向开展研究:

  (1)新一代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控制

  (2)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

  (3)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联网技术

  (4)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二、开放课题申请

  1.开放课题申请人原则上为非本实验室(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应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及以上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周岁;每位申请者只能申报一项,且参加人员只能参与一项开放课题。

  2.开放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每个课题资助经费上限为5万元。

  3.申请人须提交开放课题申请书、简介表及信息汇总表(见附件1-3),电子版发送到neepujyb@163.com,同时编制项目相关信息用短信发至13944203007。

  4.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日期:2023年12月5日24:00。

  5.开放课题申请确认方式:实验室将在12月8日前向申请者回复确认邮件及短信。

  三、开放课题评审

  1.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2024年度开放课题项目审批,结合实验室建设需要、开放课题研究内容、申请人研究基础等评审和讨论,最终确定资助对象以及资助金额。

  2.实验室主任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作统一调整。

  3.初审通过后,申请人须经所在单位盖章,向实验室寄送正式纸质材料一式三份。

  四、研究成果的归属

  1.凡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的课题,其成果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有。

  2.项目结题应提交与课题相关的SCI或EI检索的期刊论文,且需唯一署名项目资助“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电力大学)开放课题(MPSS2024⁃0x)”;实验室署名格式要求为“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电力大学),吉林省吉林市 132012”;英文为:“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and Control &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132012, China”。申报发明专利时,专利权人署名必须有“东北电力大学”。

  3.开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按贡献大小决定排名次序,且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为东北电力大学教师的论文和专利不能作为开放课题验收考核的指标成果。

  五、开放课题管理

  1.学术委员会对申请课题进行审定,并建议资助金额。实验室主任根据建议作统一调整后通知申请者。

  2.实验室对获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要求项目负责人按时递交课题中期检查报告和结题报告。

  3.课题获批后,实验室在一个月内拨付课题经费总额的80%,结题验收通过后拨付剩余经费。开放课题基金使用,原则上由课题负责人支配。

  4.开放课题执行过程中如需对原有研究内容、指标及预算调整时,须按照程序得到本实验室批准,否则实验室主任有权中断该基金的使用或取消原批准的经费。

  5.其余管理要求遵照《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军徽,孙黎

  电 话:13944203007,13843227060

  Email:neepujyb@163.com

  地 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169号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附件:附件1:2024年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附件2:2024年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简介表

  附件3:2024年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信息汇总表

  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3年11月20日

  2023年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 截止日期:2023年11月30日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开放课题遴选工作即将开始,现将申请指南的方向公布如下。根据科技部要求,开放课题的申请对象是国内相关单位的科研人员以及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本次遴选依然采取支持机器人学前沿研究与围绕实验室现有研究方向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兼顾与实验室在研的国家重点项目形成互补关系,也欢迎自带课题与实验室现有实验平台、科研工作相结合。本次课题执行时间分为2023.12-2025.12;经费预算为10万元(2年期)。

  指南一:特种机器人复杂环境导航、控制方法及应用

  指南二:海洋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

  指南三: 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

  指南四:机器人视觉与图像处理方法及应用技术

  指南五:微纳机器人操控与生物医学应用

  指南六:医疗康复机器人设计、交互感知与控制方法

  指南七:面向航天应用的操控检测技术研究

  请各位申请人于2023年11月30日前提交开放课题申请PPT(带录音)和开放课题申请书。开放课题PPT和申请书要包含1)和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互补性;2)对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促进性;3)考核指标里要明确发表高水平论文情况(申请书电子版请详见附件),PPT和申请书电子版发送到:zhangchan@sia.cn.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24-23970130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11月17日

  2023年度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截止日期:2023年12月20日

  为推动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培育研究团队依据《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课题管理办法》拟定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下称开放基金)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围绕眼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发展方向,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南开大学所属院系设立,重点支持眼科学及眼科学交叉学科相关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总体目标:加强对眼科及视觉科学疾病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眼科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治水平,包括常见多发疾病的前沿基础性研究,常见多发病早期筛查、干预技术及策略研究,常见多发疾病临床诊疗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等。特别是在视觉科学与光学研究、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研究、眼科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研究、眼科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等方向上寻求突破。

  一、申报项目设置:

  开放基金分公开征集课题及定向支持课题两类。

  (一)公开征集课题,资助强度为8-10万,研究周期为1-2年,本年度拟资助10项;

  主要研究方向限定为:

  1.常见眼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诊疗方法的相关研究,如青光眼、眼底病、白内障、病理性近视、斜弱视、视神经病变等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疾病的干预新靶点,建立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

  2.聚焦“眼健康”国家战略引领的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通过对青少年视疲劳等指标筛查,视疲劳指数的确定及其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为制定相应针对性干预策略,制定标准及为青少年近视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及进展提供新思路。

  3.致盲性眼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探索疾病的干预新靶点,建立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

  4.针对常见眼底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的致病机理研究,为相关病变的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5.各类角膜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如细胞凋亡、细胞焦亡等在角膜炎中的作用及其内在分子作用机制等。

  6.针对近视发生发展机制,开展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研究,为解析近视发病机制提供新维度,为实现药物干预近视进展提供新靶点。

  7.依托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领域技术的重大发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近视的临床诊断、治疗,基于仿真模拟对近视眼黄斑区脉络膜微血管进行形态学研究,为实现眼科临床问题精准诊疗提供新思路。

  8.开展眼、视神经和脑相关疾病的医工交叉研究,探索眼动与高度近视的可能关联,为实现眼科临床问题精准诊疗提供新思路。

  9.常见眼科疾病的代谢特征分析及新型药物筛选与开发的基础应用研究,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代谢模式改变特征分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等。

  10.针对高度近视发生发展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为解析近视发病机制提供新维度,为实现多维度干预近视进展提供新靶点。

  (二)定向支持课题,资助强度为10-40万元,研究周期为2-3年,本年度拟资助5-8项;

  主要研究方向限定为:

  1.结合有限元分析等新型研究手段,基于角膜、角巩膜缘、巩膜等眼部位的生物力学相关测量研究,探索力学刺激对眼组织产生的生物学影响,开展在角膜、巩膜及相关组织的生理、病理过程以及疾病诊治中的研究。

  2.聚焦于晶状体生物力学相关研究,运用生物力学测量、有限元分析及生理系统建模等多种技术探索眼科学医工交叉领域的前沿问题。

  3.新型眼科生物材料的相关基础应用研究,通过提升角膜接触镜、人工角膜、人工晶状体、眼用药物递送材料、人工眶骨、人工泪管等材料的表面性能及生物组织相容性,为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眶病、眼底病等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4.针对近视发生发展机制,开展相关诊疗设备研发工作,为解析近视发病机制提供新维度,为实现多维度干预近视进展提供新靶点。

  二、申报人条件:

  1.开放基金公开征集课题的申请人,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需要提交由两位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签署项目推荐书),能独立承担研究任务,研究方向符合当年发布的开放基金申请指南。每位申请人同年可申请开放基金课题总数为1项,课题存续期内,不可再次申请。

  2.开放基金定向支持课题的申请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申报前与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已达成合作,围绕定向支持课题指南方向具备一定工作基础或已开展预实验。

  三、基金项目管理流程:

  1.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每年组织一次开放基金申报评审,申请人需根据研究院本年度发布的开放基金申请指南,于征集截止日期前撰写《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申请书》(附件1)并报送研究院基金管理部门,2023年12月20日18:00前请发送至联系人的邮箱。征集截止日后的30日内,研究院将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进行评审,择优录取并公布评审结果;批准立项的课题从当年评审结果公布日起开始执行。

  2.获得资助的申请人与研究院签署《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任务合同书》,明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成果指标、著作权归属及资助金额。

  四、基金项目负责人权利及义务:

  1.课题负责人或课题骨干应严格遵守科研诚信相关准则,围绕任务合同书约定的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工作,发现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将中止资助,追回项目资金,由课题负责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课题负责人需按《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任务合同书》要求按期完成研究内容和成果指标。

  3.课题负责人应按照课题计划提交《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中期进展报告》,研究院将组织专家对年度进展报告进行审查,对课题经费使用不合理或者未能按进度完成研究计划的课题,将终止资助,并视完成情况追回尚未使用的项目资金。

  4.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执行期内不得擅自变更研究内容,如遇特殊情况,须报研究院批准后方可变更。课题负责人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将终止资助。

  5.课题负责人应在课题执行期限结束后的30个工作日内提交《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结项报告书》并附相关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行业标准)和经费使用决算等相关材料;研究院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验收。

  6.公开征集课题结题,应以“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或天津市眼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2篇(中科院或JCR分区Q1、Q2);定向支持课题应以“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或天津市眼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3篇(中科院或JCR分区Q1、Q2)或按约定成果完成。

  7.课题依照任务合同书约定的成果类型及数量进行验收考核;对完成情况优秀的课题,将进行滚动资助。

  五、课题及经费管理

  1.研究院每年根据眼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在南开大学网站公布开放基金申请指南,并根据本年度经费预算、开放基金申请数量及水平调整资助数量。

  2.课题经费使用参照南开大学相关制度规定进行管理。

  3.课题经费按年度拨付课题组,首次拨付时间为基金项目批准后的30个工作日内,拨付金额为课题总经费的80%,课题通过年度考核后,所余20%经费将在30个工作日内拨付。

  六、管理部门联系方式:

  南开大学医学院

  侯丁

  电话:83662909

  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

  赵国星

  电话:13207558725

  电子邮箱:guoxingzhao@nankai.edu.cn

  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

  2023年11月20日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截止日期:2023年12月10日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钱学森和郭永怀先生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气动科研力量和学科方向基础上发展壮大的。1994年被批准建立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1年由科技部批准建设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首批重点实验室序列。

  多年来,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LHD实验室)在高温气体动力学基础研究、高超声速科技关键技术突破、创新风洞群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涌现了一批爱国奉献、奋斗实干的杰出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LHD实验室聚焦我国空天领域新质飞行能力提升战略需求,重点围绕超低轨飞行、超高速气动物理、宽域跨域飞行、数智融合测量与先进诊断技术等前沿方向,建制化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攻关,引领高温气体动力学学科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综合实验和软件平台、拓展数智融合研究新范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建设国际一流的空天飞行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抢占空天飞行科技制高点。

  为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宗旨,现公开发布2023年度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一、 重点资助方向

  围绕实验室主攻领域方向,重点资助有明确应用背景、意义重大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重点资助方向包括:

  (1)空天飞行理论与模式方向

  超低轨飞行走廊与飞行模式;耦合力/热/发/控的包线飞行理论;宽域飞行器正向设计理论与方法。

  (2)复杂介质与飞行器相互作用规律方向

  超高速飞行气动物理;高温真实气体基础数据库模型库;高效高保真计算方法。

  (3)宽域气动布局与动力等前沿技术方向

  新型气动布局理论和技术;宽域推进原理和技术。

  (4)地面综合模拟与飞行验证方向

  宽参数范围天地相关理论;数智融合测量与诊断技术;系列风洞能力提升;低成本飞行实验技术。

  (5)其他符合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创新研究课题

  二、 资助方式

  LHD实验室将受理开放课题的公开申请。根据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逐年扩充资助范围;对于取得重要进展的开放课题,将持续资助。2023年度计划资助开放课题为15项左右;实验室开放课题执行期限为1~2年,每项资助金额为10~20万元。

  三、 注意事项

  1.本指南面向全国发布,以自由申报、公平竞争为原则。

  2.开放课题申请书由实验室初评并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实验室根据择优原则,确定受资助开放课题及资助金额,由实验室与申请人所在单位签订科研合同后执行。与本室研究人员有合作基础的优先资助。

  3.开放课题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每个申请人每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申请课题必须有LHD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合作者参与,且其研究方向须与申请课题方向相同。

  4.申请人必须符合本年度指南内容范围内自由选题,不符合资助范围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5.获资助研究课题,须在课题周期内派遣研究人员在LHD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进行技术交流、联合研究或合作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6.申请书内容不得涉密,保密审查由申请人所在单位自行负责。

  7.开放课题申请受理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10日。申请人须在12月10日前将申请书电子文档及纸质申请书一式二份报送LHD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纸质申请书应加盖单位公章。申请书模版参见附件。

  四、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梦珠、崔娜

  电话:010-82543973

  E-mail:lhd@imech.ac.cn

  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截止日期:2023年12月15日

  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北电力大学,主要围绕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为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实验室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设立开放课题。课题申请人须选定本室研究人员为联系人进行联合研究,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和集成。热忱欢迎和邀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研人员与实验室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电力系统领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发布2024年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如下:

  一、选题范围

  1.新能源电力系统构建理论

  研究新能源电力系统分布自治与区间协同的电网形态、电源结构、运行控制方式及市场形态,探索发展新能源不同比例场景下新能源、燃煤发电及储能协同的演化路径,研发新能源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运行仿真推演系统;研究新能源、灵活燃煤发电、抽水蓄能、储能及柔性输变电装备的多时频尺度模型建模方法,建立相应的等效电路模型和数据模型;研究物理机理和数据驱动融合的异构电力电子装备和系统的动态聚合方法,提出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器件-装备-场站-集群不同维度的电磁动态过程分析和计算方法,揭示海量电力电子装备动力学特性及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能量相互作用机制。

  2.灵活发电与多源耦合主动支撑新技术

  研究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的随机波动规律和并网特性,发展新能源发电秒-分-时-日-月-年多时间尺度时变特性与单机-场站-场群多空间尺度聚合效应的表征方法及重构理论。探索高效灵活的新能源发电机理,研究构网型新能源发电机组及关键装备设计理论,研究大型异构风光储发电基地特性汇聚等值建模与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理论方法,发展多时间尺度主动支撑控制技术。研究燃煤机组超低负荷稳燃机理与燃烧稳定性提升方法,揭示全工况烟气流动与水动力匹配规律,提出深度、快速变负荷运行控制策略;研究热电解耦、混合储能与新型热力系统结构,提出机组蓄能分布及其定量计算方法,发展超灵活燃煤机组设计理论与运行技术;研制超净超灵活新型燃煤发电机组。突破高效灵活燃煤发电与新能源发电耦合支撑技术,建立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技术体系。

  3.源网协同控制理论与技术

  研究风光发电及传统电源电气量动态感知新技术,研发高精度动态同步测量装置,研究电力电子装备多物理场表征方法,研发电力电子装备多物理量高时空分辨率测量装置;研究大型风光火储新能源基地源网协同控制技术,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协同运行控制方法;研究器件-装备-场站-系统故障演化规律及状态量的暂态特征,突破源网协同的主动保护-故障穿越-快速故障隔离-故障恢复全过程暂态控制技术。

  主要支持上述选题范围的研究。对于不直接属于这些范围,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有创意的课题及其他有关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将择优支持。

  二、申请人资格

  申请人应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原则上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年龄不超过55岁;与本室研究人员就相关研究有合作的申请优先资助。

  三、申请提交要求

  申请者按规定的格式要求填写《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将纸质版申请书(胶装一式两份)寄给指定收件人;将word版申请书(文件命名方式:申请人所在单位-申请人姓名-申请课题名称)含扫描版签字盖章页通过Email发给联系人。不邮寄的可直接交到实验室综合办公室(主楼A座309室)。

  纸质版申请书要求胶装。实验室将对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本着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四、支持强度、申请截止日期、考核重点

  开放课题的研究年限为2年,每项课题的资助强度最高限额10万元。

  申请截止日期:2023年12月15日。

  开放课题考核注重申请人与本室合作人员学术交流,如到实验室作学术报告、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联合申请相关项目等。

  五、联系人

  张洪 电话:010-61771852 E-mail:zh10358@163.com

  六、邮寄指定收件人

  收件人:何轶138-1037-8530

  邮寄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

  为方便收件,如邮寄申请书的,请统一选择顺丰快递邮寄。

  七、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其中,英文版申请书“Application Form for Open Fund”仅供母语为非汉语的申请人填写。

  相关附件:

  申请人所在单位-申请人姓名-申请课题名称 课题申请书

  Application Form for Open Fund 2024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3年) 截止日期:12月10日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于东华大学,于2008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设,2013年通过国家验收,分别于2017、2023年通过教育部评估。实验室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纺织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为支撑,以国防科技重大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开发高性能纤维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国家战略武器、大飞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纤维的需求。经过多年建设,实验室已成长为能够承担国防科技重大项目,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科技成果,培养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方面高层次人才和创新队伍的建设基地。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旨在吸引和资助国内外优秀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和孵化前沿研究项目,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为响应国家号召,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根据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有关管理条例和部门发展特色,实验室开放课题将资助意义重大、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显著、具有产业化前景、属于学科发展前沿或军民融合优先发展领域、与本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一、资助对象

  申请本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者,需为国内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中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资助领域

  本年度实验室优先资助但不仅限于下列研究领域的课题申请:

  (一)军民两用产业相关纺织产品及技术开发

  1、单兵装备轻量化及智能化研究;

  2、应急与防护用功能纺织品研发及制备;

  3、纺织品废旧循环再利用研究;

  4、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在重大装备中的应用论证;

  5、纺织品应用评估及检测(如寿命评估、仿真检测、仿真模拟模型等);

  6、其它相关纺织品应用技术产品开发。

  (二)高性能碳纤维原料及纤维结构控制

  (三)新型有机高性能纤维聚合体的合成及纤维开发

  (四)高性能纤维结构与性能定量分析

  (五)无机高性能纤维新型纺丝体系的合成及纤维结构转化机理

  三、资助金额与研究期限

  1、资助金额:1-3万/项。(重大课题可分阶段申请)

  2、研究期限:1-2年。

  四、申请程序

  1、本次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10日。开放课题申请书电子版请于截止日期前发送至hpfp@dhu.edu.cn,纸质版申请书请于2023年12月14日前寄到本实验室。

  2、申请者须填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一式3份,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封面处)后寄送本实验室,同时将电子版本的申请书文档发送至实验室电子信箱:hpfp@dhu.edu.cn。

  3、申请书经本实验室初审后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评审结果由实验室主任签发,并通知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未获批准的申请材料概不退还。

  4、申请者收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按批准金额、研究年限和评审意见,在收到立项通知后2周内编写课题研究工作任务书,经申请人所在单位签字盖章后提交至本实验室,核准后正式列为本实验室科研课题,拨付课题经费。

  5、立项成功后需根据我室开放课题申请与管理办法执行,按时填写中期进展表及结题报告。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021-67792866,15001907396。

  电子邮箱:hpfp@dhu.edu.cn

  通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东华大学5号学院楼C306室,邮编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