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生科院本科生荣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发布首届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通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本科生于泽坤所申请的“基于AI的氨基酸重构模拟翻译后修饰机制研究及肿瘤免疫治疗设计”荣获资助批准,全校仅15个申报项目入选。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杨选明教授、陈海峰教授为该项目指导教师。
专家评价:十万里挑一
本次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试点资助本科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表示,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现有人才资助体系基础上,设立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将资助端口前移,旨在及早选拔人才,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指出,从国家层面遴选出最优秀的本科学生,通过基金项目支持,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研究,这在国际上是非常少见或者可以说是没有的。”
“考虑到全国在校本科生的数量,这已经不止是‘万里挑一’了,而是超过‘十万里挑一’。能把这样一群最有科研天赋的孩子们选出来提前培养,既具前瞻性又具战略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潘翀表示。
于泽坤:深耕科研,不负期望
项目一经启动,我校众多本科生积极申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于泽坤所申报的项目脱颖而出。
作为2021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的学生,于泽坤在刚入学时便对科研展现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以后能够从事科研工作。在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下,她逐步接触科研,并对肿瘤免疫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科二年级时,她进入杨选明教授课题组,开展肿瘤免疫领域有关实验。在接到学校有关青年学生项目的通知时,她在杨选明教授的指导下,将自己正在开展的课题作为申报项目,进行申报书的撰写,并积极准备校内答辩评审。该课题面向前沿,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实验设计完整,有一定的前期实验结果,经院内和校内的专家评审通过,被推荐成为上海交通大学15个申报项目之一。
在评审会议现场,于泽坤同学从容不迫、自信得体,在众多评委老师面前介绍自己申报的课题,有条不紊地回答了评委们的提问。
谈及面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她回忆道:“在场评委老师都对我申报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免疫学、计算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并为我课题的后续进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这使我感受到了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支持,也激励我以本次项目申报为契机,在未来开展更多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课题。”
“非常感谢杨选明教授和陈海峰教授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于泽坤表示,“学院的领导老师们也给过我很多帮助,甚至在暑假期间,副院长林双君教授和专家组老师们还专门为我进行了两次预答辩指导。” 在得知项目获批资助后,她也第一时间将这一喜讯分享给了所有帮助过她的老师们。“在课题的进行和项目的申报过程中,杨老师和陈老师对我的湿实验和干实验提供了细致而全面的指导,并常常在交流中引导我思考、提出科学问题,培养我的科学思维;学院领导和校内相关领导老师也时常关心我的项目申报情况,及时解决我的问题和困难。”在回忆自己由开展课题、申报项目到项目获批的一系列过程时,她最为感激的就是来自导师、学院和学校的支持。
未来的目标和发展规划方面,她表示,期待自己能在开展课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科学思维、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希望在未来可以继续从事肿瘤免疫领域的研究,永葆科研兴趣,向着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目标不断迈进,不辜负学院、学校和国家的期望。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