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请指南(三)6个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2023年度开放课题指南(截止日期:6月26日)
为促进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共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协同创新,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2023年开放课题即日起发布,欢迎有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科研人员根据指南进行申报。
本次开放课题申报需提交申请书电子版和纸版一份。纸版材料寄送至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信息楼(FIT)3-323房间,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wuky@tsinghua.edu.cn。申请受理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26日。
联系人:吴克瑛, 电话:010-62797486
一、课题方向和课题目标:
开放课题紧密围绕国家研究中心各交叉创新群体的研究方向和合作需求,围绕亟需通过合作攻关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2023年度开放课题方向和课题目标如下:
二、申请要求
1.申请人为具备博士学位、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等国家研究中心外的具有正式编制的科技工作者,非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非研究生在读人员;
2.申请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践行科学家精神;
3.每位申请人联合国家研究中心合作者联合申报;
4.能够在开放课题支持下保证在国家研究中心必需的合作研究时间,完成课题任务;
5.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限1项。
三、开放课题执行时间和经费额度
1.开放课题执行时间为1年,2023年度开放课题时间为2023.7.1——2024.6.30;
2.每个课题方向可立项一个开放课题;
3.开放课题每项资助不超过10万/年;课题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在国家研究中心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所使用的经费,按照国家研究中心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由课题负责人和国家研究中心的合作者共同签字支出。
四、受理时间及联系方式
1.2023年国家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申请受理的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26日;
2.申请书提交电子版和纸版一份,电子版为word格式,文件名为“2023开放课题申请-课题方向前4到5字-申请人姓名”,发送到电子邮箱:wuky@tsinghua.edu.cn;
3.联系人:吴克瑛,联系电话:010-62797486,联系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信息楼(FIT)3-323房间, 邮政编码:100084,Email:wuky@tsinghua.edu.cn。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2023年6月15日
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2023年度下半年开放申请指南(截止日期:6月30日)
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武汉P4实验室)主要包括从事高致病性病原研究的防护设施和实验设备等,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为依托武汉P4实验室,培养国家生物安全高水平人才,形成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产出,提升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科技支撑能力,现公开接受2023年度下半年自由申请类课题申请。具体信息如下。
一、申报要求
1、申请人所在单位应签署意见,同意申报,并应对课题实施给予支持。
2、对于涉及人体样本伦理的研究课题,申请人须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书面意见,并提交电子扫描件。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实验动物方案及生物安全审批将由课题实施单位完成。
3、对于病原微生物研究的课题申请,应严格执行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部委关于“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
4、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申请。
二、评审原则
武汉病毒研究所将组织专家组对课题进行评审。专家组包括病原学、生物安全、伦理、实验动物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领域的专家,针对“课题背景意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申请使用实验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生物安全”和“伦理”等,结合实验室机时具体情况,统筹对课题申请进行评议。
三、课题实施
通过评审支持实施的课题,武汉P4实验室将根据机时安排,及时通知用户进行实验准备。利用实验室产出的成果,需致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英文名称National Biosafety Laboratory, Wuhan。
四、具体申报方式
申请人下载《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自由申请类课题申请书》、《科研项目审批表》,按说明填写完成后,于2023年6月30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提交申请书和审批表(包含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及人体伦理证明等相关附件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一式两份,电子版发送至chendd@wh.iov.cn。
寄送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道黄金工业园金龙大街262号,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邮编:430207。
联系电话:陈逗逗,027-87998938。
附件:
1、《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自由申请类课题申请书》;
2、《科研项目审批表》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3年6月13日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开放课题和创新引导课题申报指南(截止日期:6月27日)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教授于1994年创建的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07年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工程研究中心经过近十五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领域最有影响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中心坚持“四个面向”,在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与阻燃材料、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和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等方向潜心基础理论研究做学术引领,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攻克关键技术,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推进技术工程化应用,建设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基地,为我国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的有力支撑。
为充分发挥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和基地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本着“开放、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设立开放课题。根据《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管理条例》要求,本开放课题支持与本工程研究中心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项目,并鼓励应用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
一、开放课题资助对象
外单位(非四川大学)在职教学或科研人员,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二、开放课题资助方向
1.高分子材料绿色阻燃高性能化;
2.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3.高分子材料循环与升级回收;
4.环境友好建筑材料。
三、申报要求
资助形式: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本年度资助项数6项,资助金额5-8万元,执行期2年。
申报要求:
开放课题须与中心固定人员作为联系人联合申报,每一位联系人联合申报和在研的开放课题不超过2项。
限项规定:
为了避免重复资助,扩大资助范围和取得资助成效,同一个评估期内(2018年至今)每人只能负责承担1项开放课题。
本年度获资助的课题执行起始时间为2023年7月1日。
四、申请程序
1.申请人须根据中心开放课题资助方向填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申请书”一式两份,并请将申请书转化为pdf格式发送到liubowen@scu.edu.cn[5](请扫描盖章页并附上)。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在2023年6月27日前向本中心提交申请。
2.由本中心委员会对申请者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由中心主任会议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
五、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1.基金管理:开放课题基金中心统一管理。根据财务管理规定,建立经费使用本,专款专用,由受资助人掌握使用,经费使用不得违反财务制度。
2.基金的使用范围:
1) 试验所需的材料费,计算费,测试费等;
2) 与课题有关的学术活动费,调研费,资料、论文的打印复制费等;
3) 客座人员来访本中心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3.课题完成后,结余经费的处理:由中心资助的课题结余经费全部归入本中心。
六、课题及成果管理
1.凡由中心资助的课题,项目负责人每年须汇报课题进展,根据课题的性质不同,同时提交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2.研究计划实施中,涉及到预定目标、研究内容、计划实施等的改变、以及提前结题或延长期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须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中心主任审批。
3.中心主任不定期检查课题执行及进展情况,对不执行研究计划的,有权终止资助。
4.在研的开放课题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中心主任有权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缓拨资助经费、中止、甚至撤消立项,追缴已拨经费:
1) 弄虚作假、违背科学道德;
2) 未按预定计划进行研究,或研究水平明显低于预期要求,或无能力继续完成任务;
3) 未按要求上报项目执行和进展情况,无故不接受中心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
4) 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不符合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或其他违反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行为;
5.本中心资助的项目应尽可能使用本中心的仪器设备进行,因工作需要且本中心确实无力解决的少量特殊小型设备、原材料和测试项目,经本中心批准后方可外购、外测,并凭发票在本项目经费中支出。用开放课题基金购置、加工和研制的仪器和装置归中心所有。
6.一般情况下,项目负责人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所在单位应安排合适代理人,并报中心备案。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在原单位或调入单位完成基金项目,但须调入、调离双方及中心签署意见,并报中心审批及备案。
7.课题结束或终止,必须向中心提交如下材料归档:
1) 研究工作总结或终止报告;
2) 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报告或著作(论文发表滞后的应在发表后提供);
3) 课题工作中的原始资料及实验数据,档案及目录;
4) 专利与获奖成果证书复印件;
8.资助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属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者所在单位。研究成果如需组织鉴定或评审时,由本中心负责组织办理,并由双方联合申报成果或申请奖励。成果转让的获利,由双方共享,比例另行协商。申请专利发明时,按专利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9、由中心资助的课题所发表的论文、论著、研究报告、资料、鉴定证书以及申报成果时,研究者单位署名冠中文: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英文: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Eco-friendly Polymeric 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和研究者所在单位,且均须标注“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Opening Project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Eco-friendly Polymeric 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中英文字样和项目编号。
七、附则
1、本办法自公布日起施行。
2、本办法的解释权归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
八、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联系人:刘博文
邮编:610065
电话:028-85410755
传真:028-85410755
电邮:liubowen@scu.edu.cn
网址:http://polymer.scu.edu.cn/
原创新药研究全国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力度,原创新药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截止日期:6月25日)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决定面向室外学者实行开放课题。2023年度计划资助10个左右课题,每个课题拟资助8-12万元左右,研究期限1年(2023.7-2024.6)。开放课题经费需要在重点实验室内使用,经费不外拨。
一、资助方向
(1)原创技术与方法研究
综合采用化学、生命科学、数理科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基础学科的最新知识和研究成果,发展和建立药物研发的前瞻性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策略,支撑原创靶标发现与确证和原创候选药物研发。
(2)药物作用新机制、新生物标志物和原创靶标的发现
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化学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网络药理学、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和技术,发现原创的药物作用新机制、新生物标志物和新靶标。
(3)基于原创靶标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慢病(消化道肿瘤、糖脂代谢紊乱、抑郁等“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危及公共安全的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基于新技术、新方法,针对原创靶点和原创机制,寻找和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
二、申请人基本条件
申请人应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具有高级职称,需与本室固定成员联合申报,室内合作课题组每年限报1项。鼓励重点实验室联盟成员、实验室学委会委员申报。
三、申请受理
点击下载《原创新药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请按规定格式,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人和本室合作科研人员签名并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同意加盖单位公章后,请于2023年6月25日之前提交申请书word版至skldr@simm.ac.cn[7],审查无误后将申请书(一式三份,正反打印,至少1份为原件)递交至重点实验室办公室,逾期不候。
联系人:刘璐;联系电话:021-68077856,15800387261
联系地址:上海浦东张江祖冲之路555号2528室,201203
原创新药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3年6月9日
2023年度哈尔滨工程大学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截止日期:6月20日)
各有关单位: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开展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报工作,秉持“公平竞争,优势互补,提倡学科交叉”的原则,热忱欢迎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科研团队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一、资助范围
实验室牢牢把准科技工作的政治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研究重点聚焦于“舰船艇轻量化材料”、“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表面技术”和“能源材料及其表界面科学”三个主要科研方向,2023年度开放课题围绕实验室重点方向之外,兼顾部分材料领域前沿交叉学科,立足新阶段,面向国家需求,鼓励科技创新。课题申报可结合实验室发展需要,聚焦国内外急需的基础、前沿、探索性研究,凝练课题内容;课题需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
二、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或依托单位。
2、申请人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
3、获准资助的人员在未完成课题任务时不得申请新的开放课题。
4、鼓励与本实验室科研人员合作。
三、资助额度和要求
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周期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资助强度一般为2万元,对优秀课题可适当予以增加。
项目执行期间,发表的相关成果须标明由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要求作为单位标注),结题验收时,成果是否正确标注作为重要验收条件。
三、申请流程
1、申报人认真阅读《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经费使用说明(2023年修订版)》并填写《开放课题申请书(2023年修订版)》,经所在单位签字盖章后,将纸质材料(正反打印,一式三份)邮寄至本实验室,电子版发送至实验室电子邮箱。
2、实验室专家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及资助金额。
3、申请人在收到资助通知后,按照双方认可的申请书约定内容执行课题;若批复金额与执行内容有调整,则按照资助通知内容,重新提交申请书作为开放课题执行依据。
4、项目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不得涉国家秘密,无论项目是否获批,申报材料概不退还。
5、申报截止日期:2023年6月20日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娅南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哈尔滨工程大学基础楼421室
邮政编码:150001
电话:0451-28569263
E-mail:caihua-kjb@hrbeu.edu.cn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3年6月14日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3年度)(截止日期:7月31日)
一、实验室简介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Safe and Effective Coal Min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依托安徽理工大学,实验室于2007年8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建设计划于2007年9月通过专家组论证,2012年12月7日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2018年11月通过教育部五年评估。
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建设期内主要研究内容和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研究和解决该领域中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均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开拓和发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煤矿开采科学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为培养、造就高质量、高层次煤矿科技人才服务。
二、开放课题设置的指导原则
1.实验室主要资助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鼓励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创造性和较高层次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课题。
2.实验室鼓励和支持煤矿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博士后和博士生及海外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开展开放课题申请指南中所列科研方向的研究,鼓励申请人员与本实验室研究人员联合申报课题。同时,除指南中所列研究方向外,鼓励从事深部动力灾害物理模拟煤、岩相似材料研发及地质模型3D打印研究的科研人员积极申报课题。
3.欢迎自带课题和研究经费的科研人员来实验室工作或短期访问。
4.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课题,须以课题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以实验室为第一单位或实验室人员为通讯作者、实验室为第二单位,标注课题号,发表符合署名、标注要求的EI或SCI期刊论文1~2篇(一般课题1篇,重点课题2篇,其中重点课题至少1篇为中文EI期刊论文),成果由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组织评审,成果归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享,成果鉴定和报奖由实验室与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同办理。
5.优先资助国家(省、部、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省、部、委)科技攻关项目等获得者来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本实验室将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并优先考虑给予资助。
三、开放课题研究课题申请范围
1.煤矿岩层控制及高效开采
(1)煤矿地质精细化探测理论与技术;
(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与技术;
(3)煤矿采动响应及动力灾害机理;
(4)煤矿安全精准智能开采新技术。
2.煤矿瓦斯灾害防治
(1)煤矿含瓦斯煤岩动力灾变机理;
(2)深井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
(3)低透气性煤层卸压增透新技术。
3.煤矿通风与防灭火
(1)煤矿智能通风理论与监测技术;
(2)采空区复杂环境火源探测技术;
(3)煤自燃理论与防灭火材料、装备。
四、开放课题申请办法
1.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申请课题,本实验室将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评审后立项。重点课题每项支持经费6万元,一般课题每项支持经费4万元。2023年度拟资助重点课题2-3项,一般课题8-10项。
2.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时间为2023年7月31日,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2023年9月~2025年8月)。
3.申请者请在阅读申请指南后,按规定格式填写开放课题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签字同意盖章后,于2023年7月31日前一式两份寄至本实验室,同时通过E-mail发送电子版本(PDF)申请书。
4.未尽事宜请与实验室联系。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马衍坤,13966474632
秘书:翟少彬,18376768399,shbzhai89@163.com(收件人)
周坤友,17851983158
寄送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3200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