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多发性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MS患者B细胞亚群失衡的分子代谢机制及干预策略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3A20428、32370962)等资助下,福建医科大学李锐教授团队联合海外合作者在多发性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氧化磷酸化调节B细胞效应性细胞因子,促进多发性硬化炎症的发生(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regulates B cell effector cytokines and promotes inflammat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为题,于2024年5月3日发表在《科学•免疫学》(Science Immunology)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immunol.adk0865。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重要代表。B细胞靶向疗法是目前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新一代B细胞靶向药物却因为缺少特异性靶点遇到瓶颈。研究团队围绕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相关的基础以及临床转化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功能性B细胞亚群失衡在MS发病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B细胞亚群的失衡机制及相关干预策略仍不明确。
研究团队应用细胞因子分泌测定(CSA-Flow)和二代测序技术发现致病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阳性(GM-CSF+)B细胞对线粒体呼吸的抑制相较于疾病保护性B细胞亚群更加敏感;抑制线粒体呼吸能够恢复MS患者B细胞亚群平衡,并抑制MS患者B细胞的致病功能;减弱B细胞线粒体呼吸,能够明显缓解小鼠神经炎症模型的发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B细胞受体(BCR)通过Bruton酪氨酸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BTK-GSK3)调节B细胞线粒体呼吸,而线粒体呼吸产生的 ATP可以通过结合其受体P2RX7增加B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图)。
该研究揭示了调节B细胞功能的代谢机制,发现了靶向抑制BCR信号通路、线粒体呼吸或ATP的受体可以改善MS,这一成果为MS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