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黑碳气溶胶亚组分排放方面取得进展

无忧课题
695 阅读
2024-01-29 10:37:19

图 我国黑碳气溶胶焦炭和烟炱组分的源排放特征、历史排放清单和生成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92514)等资助下,复旦大学陈颖军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干研究员等合作,在焦炭和烟炱切分的黑碳排放、历史清单和生成机制等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研究成果以“焦炭主导中国黑碳的历史排放与减排(Char dominates black carbon aerosol emission and its historic reduction in China)”为题,于2023年10月13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2192-8。

  黑碳气溶胶是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复杂连续体,对气候、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过去基于黑碳排放清单的研究,忽略了两类黑碳亚组(焦炭和烟炱)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潜在影响,可能带来对黑碳气候、环境和健康的评估的不确定性。针对该问题,研究人员通过采集400多组黑碳主要排放源的燃烧样品(民用生物质、煤燃烧、机动车和工业源),测定了不同排放源焦炭和烟炱的排放因子,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指出高效燃烧技术和有效的后处理技术可有效降低黑碳的排放。进一步地,基于不同排放源焦炭和烟炱比值的差异,对中国1960-2017年以来黑碳排放清单进行了重建。结果表明,焦炭在中国的黑碳年排放量中占主导地位,主导了黑碳的减排。研究人员提出了未来中国黑碳减排方向,一是建议使用锅炉燃烧生物燃料和煤炭等固体燃料,而不是使用小型民用炉灶,二是建议将道路机动车的国家标准限值作为柴油和重油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如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和船舶)的参考。经估算,这两项措施可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排44%的黑碳和68%的焦炭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