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题申请指南汇总(六)5个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近期,综合整理发布一批次(共计5个)开放课题申请机会,供大家申请参考。
01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2023年4月15日截止)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主要围绕红外物理、材料器件、光电系统一体化等红外科学与技术前沿领域,研究新型红外探测、传输、发射机理,探索红外物理与生命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天文、可持续发展等方向交叉研究,发展复杂背景下弱小目标极限探测新方法,开展承载国家战略的开创性红外系统应用基础研究。
根据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2023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将重点围绕新机理、新材料、新器件、新技术、新应用资助以下研究方向:
1) 红外物理前沿与交叉
2) 红外光电量子调控
3) 甚长波红外材料与器件
4) 极限红外探测新体制
5) 红外辐射精密测量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申请实验室开放课题。凡符合《开放课题实施办法》申请条件的研究人员均可提出申请,实验室将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定资助项目。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受理工作。开放课题基金的评审按照室务会审查、学术委员会评审决定的程序进行。2023年度开放课题设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经费为20-30万元/项,一般项目经费为8-10万元/项。2023年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受理的截至日期为2023年4月15日。研究期限为两年,起止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
申请开放课题基金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实事求是的填写《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并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申请书电子版。
联系人:王老师
E-Mail:nlist@mail.sitp.ac.cn[1]
通讯地址:上海市虹口区玉田路500号
邮政编码:200083
02 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3年4月28日截止)
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致力于环境污染物计量、标准样品研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以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标准样品体系,支撑生态环境监测与质量管理。
为加强科研技术合作,促进技术领域创新发展,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根据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科研管理要求和《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现组织开展2023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工作。
一、资助方向
本年度开放课题资助领域为环境污染物计量、标准样品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为: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监测质控技术和标准样品制备技术研究;
2.大气、海洋、地下水、地表水等环境监测用标准样品和计量技术研究领域,重点支持温室气体计量技术、高纯试剂制备和分析检测技术研究等;
3.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等标准样品研究领域,重点支持土壤中阴离子、污泥中重金属等样品制备技术研究;
4.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评价技术研究领域,重点支持环境监测领域能力验证统计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
二、申报要求
1.申请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申请人在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积累,所在单位具有完成课题任务的研究条件;
3.申请人只能选择申报1项研究课题,且需要至少一位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作为合作者;
4.已承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且尚未结题的申请人不得申请;
5.申请的课题不能与已批准立项的国家或部门课题内容重复;
6.申请人需按照任务书完成相关研究任务,并严格按照预算科目使用课题经费。依托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应标明重点实验室为第一资助单位:“本研究由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英文:The Project was Funded by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Metrology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三、经费资助与实施周期
申请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申请资助经费;每项课题资助经费约5万元,特别有价值的课题可最高资助10万元。
本年度资助课题总数不超过6项。
原则上,开放课题实施周期为一年。申请人要根据研究内容合理确定课题实施进度,按要求完成任务书中确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严格按照预算科目使用课题经费,按时保质提交研究成果。
四、申报程序
1.申请人填写《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一式三份,经所在单位同意并加盖公章后提交重点实验室申报,同时将申请书电子版(含签字盖章页扫描件)发送至邮箱:zdsys@ierm.com.cn[1];
2.依据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申请书进行评审,择优资助;
3.获得资助的课题,申请人将填写《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任务书》,经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将电子件和纸质盖章件(一式三份)报送重点实验室。
五、申报时间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23年4月28日(邮寄申请书以投递日邮戳为准)。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张颖,房丽萍
联系电话:010-84665741
邮寄地址: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100029
附件: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标准样品研究所
2023年3月28日
03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指南(2023年4月15日截止)
为促进突发性重大热带病的预警、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手段等方面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鼓励国内外从事热带病防治研究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研究所专家学者,与实验室建立联系,利用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和数据共享平台,开展热带病防治相关的研究工作,促成与实验室研究团队在未来研究中的紧密合作,现公开发布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一、项目类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类型包括:
(一)开放基金项目。支持科技人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青年基金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
二、资助方向
(一)海南本土多发热带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海南本土自然疫源性热带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临床疑似热带病症候群携带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二)突发、新发境外输入性热带病病原的快速甄别与精准溯源
1.重要突发、新发与输入性热带病传播媒介生物及其病原的快速鉴定
2.突发、新发与输入性媒介生物及其病原的精准溯源
(三)重要热带病病原早期诊断技术的优化和创新
1.重要热带病分子检测技术研发
2.热带病免疫学诊断技术研发
3.热带病早期诊断器件的研发
4.热带病筛查及诊断新技术
(四)海南天然植物及海洋来源药物成分治疗热带感染性疾病的探索
1.南药黎药抗热带病药物及健康产品开发
2.南海海洋生物抗热带病活性成分及健康产品开发
3.热带资源活性成分药理或毒理研究
三、资助金额及实施年限:
开放课题经费来源为实验室专项运行经费。每项课题资助额度为2-5万元,研究起止日期为2023年6月1日至2025年6月1日。
四、申请条件及要求
1.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中级职称的申报者需由1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2.
项目负责人为在职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3.
申请人应确定目前在重点实验室工作的科研人员作为合作伙伴,可在该实验室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
4.
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除符合上述开放课题项目负责人的条件外,同时要求负责人年龄:申请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
五、申请程序及说明
1、申请人填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于2023年4月15日前将申请书上报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3号海南医学院综合楼北楼321),同时提交盖章版本的申请书扫描件(pdf.)至以下邮箱leli@hainmc.edu.cn[1]。申报材料一式三份,统一用A4纸正反面打印或复印,左侧胶装装订成册,不得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2、评审将按照“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申请者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并书面通知获得资助的申请人。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 乐
电话:13389850405
电子信箱:leli@hainmc.edu.cn[2]
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3号海南医学院综合楼北楼321
邮编:571199
04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 2023年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2023年4月24日截止)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亚热带国重室”)整合广西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优势力量,于2011年3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2014年7月顺利通过科技部建设验收,2017年在国家重点实验评估中获“良好”成绩,同年获科技部认定为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广西和广东的甘蔗产量、野生稻资源和亚热带特色水果产量占全国75%以上,2022年根据科技部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亚热带国重室着手进行重组建设。亚热带国重室立足于两广地区丰富的亚热带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坚实的基础研究、极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及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针对甘蔗、南方优质稻、荔枝和芒果产业面临的卡点问题,聚焦种质资源收集与精准鉴评,生物育种基础理论和前沿核心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研究,开展重大突破性新品种的选育。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实验室特设置开放课题,欢迎依托单位之外的国内外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进行客座或合作研究。
一、主要资助方向
方向一、前沿核心分子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利用
(1)高产、优质、高抗、宜机性等关键性状核心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利用
(2)高效基因转化技术和多基因叠加技术开发与应用
(3)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和高效超多靶点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与应用
(4)新一代作物智能不育系繁种与杂交制种技术体系的创建
(5)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开发与应用
(6)亚热带作物育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开发。
方向二、甘蔗、南方优质稻、荔枝和芒果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精准鉴评
(1)甘蔗、南方水稻、荔枝和芒果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多维度表型精准鉴评
(2)甘蔗、南方水稻、荔枝和芒果高质量基因组组装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3)甘蔗、南方水稻、荔枝和芒果多组学育种数据库构建
方向三、甘蔗、南方优质稻、荔枝和芒果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调控机理与重大育种价值基因的挖掘
(1)甘蔗、南方优质稻、荔枝和芒果重要农艺性状形成与演化规律的解析
(2)甘蔗、南方优质稻、荔枝和芒果重要农艺性状关键调控基因的挖掘与调控机理解析
(3)甘蔗、南方优质稻、荔枝和芒果多种重要农艺性状协同调控机理解析、网络构建与优异单倍型挖掘
方向四、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性等性状协同改良种质创新与突破性新品种培育
(1)高产、高糖、高抗、强宿根性、宜机性等性状协同改良甘蔗种质创新与突破性新品种培育
(2)高产、优质、高抗、宜机性(轻简栽培)等性状协同改良南方优质稻种质创新与突破性新品种培育
(3)高产、优质、熟期等性状协同改良荔枝和芒果种质创新与突破性新品种培育
二、申报须知
1.申请人需为实验室固定成员之外的人员,依托单位人员原则上不予支持;申请人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的(含副高级)的专业技术职称,在所申请的领域内具有相当的理论和技术积累;
2.开放课题以本实验室研究组为依托,合作专家须为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申请人须预先确定本实验室的合作专家,征得合作专家同意;合作专家需切实督促申请人依据项目合同书开展工作,若申请人未能按质按量结题验收,合作专家三年内不得推荐新的开放课题申报。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3.申请课题应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研究内容须符合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研究方向;
4.开放课题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执行期一般为2年,课题经费不外拨。经费的使用需符合科技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实验室依托单位相关财务规定;
5.开放课题的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特殊情况由合作双方协商决定。发表论文时需标注“受到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相关要求详见附件2:申请细则)。
三、申报与审批程序
1.请申请者填写《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3:申请书),将申请书(A4纸双面打印,一式3份,加盖公章)寄至本实验室,并将相应电子版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
2.申请书经实验室室务委员会初审后,递交学术委员会评审,并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接受申请人作为访问学者来室工作;
3.开放课题申请的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24日。
4.申请书及申请细则见附件,未尽事宜请与实验室联系。
四、实验室联系方式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
邮编:530004
电话:0771-3237873,3235266
传真:0771-3237873
联系人:黄老师
E-mail:skloffice105@163.com[1]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3月30日
05 江苏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3年4月30日申请截止)
根据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要求,为了更好发挥重点实验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现就2023年度江苏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1 申请者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其他申请者须有教授(或相当教授者)以上的专家书面推荐。申报项目必须符合《江苏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开放课题申请指南》(见附件1)确定的选题范围,需联合本室科技人员合作申报。
2 开放课题管理按照《江苏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开放课题管理办法》(附件2)执行。
3 申请人按照《江苏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3)的规定格式逐项填写。申请书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同时提交电子版),并经课题申请单位推荐后,报我室。由乎重点实验室组织评审,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议审核,报学校审核后择优支持。
4 课题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4月30日,申报材料不全、不符合指南要求或逾期申报的课题不予受理。
联系人: 林本才
地址:江苏常州科教城科教会堂材料楼213室
邮编:213164
电话:13401327135
邮箱:linbencai@cczu.edu.cn
江苏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结合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以光伏材料、系统及装备和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应用及产业化为导向,围绕光伏及储能行业的全产业链,重点开展光伏制造技术与装备、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光伏及储能材料结构与物理性能、储能材料及器件等领域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
研究将光伏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中,材料内部结构、缺陷及完整性,材料表面和界面特性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影响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设计、开发和制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建立较为完整的光、电等性能及其交互效应的测试、表征系统;完成对材料性能、质量、制备技术和器件的参数综合分析与评价。
储能材料及技术
解决实现高性能的锂离子、锂硫电池及燃料电池商业化和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锂离子、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合成方法,电极处理方法研究,新型电解液、电解质的设计和制备研究,新型导电聚合物电极设计和制备研究;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燃料电池高效催化剂制备,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等。
光伏及储能材料结构与物理性能
采用量化计算、分子模拟以及介观模拟等方法,揭示材料结构-性能的关系,为光伏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超薄钢化玻璃成型及钢化动力学等;建立材料制备加工过程-材料形态结构-材料应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材料微观/介观尺度下存在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揭示材料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微观/介观层次的相结构及演变过程和机理,获得材料在宏观上体现的性能,从而提供新型光伏材料及储能材料技术应用的理论依据。
智能柔性储能器件与系统设计
从软体机器人、柔性可拉伸传感器、电子皮肤等研究工作入手,通过对系统原理、结构、控制等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发展新原理、新结构的执行器、驱动器及其智能柔性机电装备。探索智能柔性自供能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方法。从智能柔性储能器件用柔性、可拉伸、自愈衬底、不同类型的电极材料设计等方面着手,研究开发极端工况智能柔性储能器件的服役行为及性能调控,从而满足未来对于微型能源的需求。